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4月,是学校为实施“南京化”、“网络化”战略新设立的二级学院,担负着引领软件类学科专业建设、彰显软件主导特色的重任。2020年,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同年被遴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300余人,国际合作办学学生近150人。设有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系、智能科学技术系、软件工程实验中心及南京软件研究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含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实验师)8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45.1%,博士33人,占64.7%;9人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兼备。软件工程教学团队于2018年被遴选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先后有2人获批省“333”人才,1人获批江苏省第13批“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高层次人才项目,1人获批“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学院2名教师曾获“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曾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学院拥有电子信息硕士学科点、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科、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软件测试工程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智慧软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南京软件研究院、南京农业农村减污降碳实验室等多个教科研平台。学院被授予南京市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南京市服务包外人才培训基地、南京信创软件产业学院、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常务理事单位等称号。
软件工程专业2015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遴选为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与南京大学一起,成为省内该专业被立项为品牌专业建设的两所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9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同年开始招生,是我校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围绕江苏省和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
学院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培养应用型、职业化软件人才。注重品牌专业建设,借鉴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促进学生能力产出为主线,构建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工程实践项目为骨干,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创业与社会适应能力有机衔接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对接企业需求和主流技术,引入企业资源,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群,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共建实验室和产学研平台,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实现教学科研与企业研发生产的相互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强,每年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获批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多个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经营;根据麦可思数据,毕业生平均月薪连续多年是我校毕业生就业薪水较高的专业之一。
近三年来,学院教科研成果丰富,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项目10余个,授权发明专利近20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1门、省在线课程2门、省微课一等奖1门,3部教材被评为“十三五”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学院近年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省农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省技术转移联盟“十大技术转移优秀案例”等多项科研、教学奖励。目前,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省教改项目共50余项。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建设“一流软件学院”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专业建设领先、师资队伍卓越、学生培养质量一流的软件学院。
(2022年8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