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晚,软件工程学院科创部主办的「软核π对」技术沙龙第一期在科技楼2-311教室正式启动。本期沙龙以“软件工程赋能智慧农业:从代码到田野的创新实践”为主题,特邀副校长张燕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50余名师生参与。
张燕教授从软件工程技术内核出发,系统阐述了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她指出,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平台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以无人机植保系统为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病虫害识别算法能够精准定位作物病灶,结合智能路径规划技术,可实现农药喷洒的毫米级误差控制,较传统方式节约农药用量30%以上。在农产品溯源领域,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为消费者提供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化追溯,显著提升了市场信任度。她特别强调了软件工程在农业场景中的适应性设计原则,通过高原温室控制系统的实例,展示了边缘计算技术如何解决网络延迟问题,利用轻量化模型实现本地化决策,确保系统在离线环境下稳定运行。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农业数据标准化”“跨学科团队协作”等议题与张燕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期沙龙为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展现了软件工程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未来,软件工程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更多兼具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撰稿人:张理航 审稿人:徐斌)

